“这个疾病,可能它不是一件坏事,它真的是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36岁的元春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此刻她正在医院的“树洞小窝”里跟自己聊天,她对自己说,“可以真正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前半辈子和我们的后半辈子,就开始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期许。”面对生死,元春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打算。
这是在湖南金鹰纪实卫视和优酷刚刚播出的纪录片《生生》第一集中的一幕。作为我国首部以抗癌为主题的医疗人文纪录片,该片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与优酷联合出品,全片共7集,讲述了16个与抗癌息息相关的真实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了生死面前,每一个普通个体的绝望与希望、信念与坚持,更加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反思,体悟到生命深处蕴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光芒。 本片于2020年9月27日晚21:05在金鹰纪实卫视上屏首播,每周日更新;9月28日起优酷纪录片频道每周一更新。
在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了三组因癌症而遇见的生命故事。他们当中既有因病而识的抱团姐妹,也有年纪尚小的青春少年;既有对手术不抱信心的高龄老人,也有历经化疗痛苦后,依旧乐观热情的常年患者,这些真实的个体故事汇聚出一幅抗癌路上的生命群像。
元春、凯瑜、杨静,三人因乳腺癌而在医院相遇,组成了“抗癌娘子军团”。凯瑜是幸运的,在经过手术摘除和检测后,确认乳腺中的淋巴结是健康的,但这种幸运没有降临到元春头上,她能做的只有不断给自己打气,准备迎接漫长的治疗过程。58岁的齐大姐,同样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已接受过五十多期的化疗,她一边向元春的丈夫交待要包容照顾患者的情绪,另一边用自己“头发不留、精神不倒”的乐观精神来开导元春,还唱起了小曲,让元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年纪轻轻的思诺和秋园,都因骨肿瘤而住院治疗。思诺的病理结果是恶性,出院九天后,因伤口感染又不得不回到医院;秋园的情况更为严重,他的骨肉瘤不仅生长范围大,而且还和腓骨紧连,手术极可能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腿抬不起来,听到医生让做好思想准备的叮嘱后,质朴忠厚的父母望着熟睡中的儿子,久久的凝重不语。
63岁的宋国英阿姨,因肿瘤长在肝部中央,又有长期肝炎和凝血功能差的问题,手术难度极大,曾一度被多家医院拒绝手术,这已让老人不抱什么信心。幸运的是,这一次,在医护团队的努力下,阿姨的肿瘤最终被完整的精准切除,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疾病和生死,是我们最不愿提及和触碰的话题之一,但当癌症已经日益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时,回避已然是自欺欺人,但正视癌症、直面生死,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信心,而支撑着普通个体一路走过的力量,正是来自家人的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以家庭为单位来面对大灾大难,才是一个更牢固的城堡。”在宋国英阿姨女儿的眼中,如果没有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弟弟的连续守夜看护,母亲的手术也不会如此顺利。在女儿看来,或许在这场不幸中,能把家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和团结在一起,算是不幸中的另一种幸运吧。
父母与子女、妻子与丈夫,最紧密的家庭亲情总是发挥着最持久深沉的力量。小小年纪的思诺和秋园,都在父母的陪伴照料下,艰难地前行在治疗的道路上,哪怕只有一丝丝的治愈可能,父母们也都会拼尽全力。
凯瑜的丈夫是一名外科大夫,他深知一旦出现转移意味着什么,所以一直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妻子,当手术确认没有出现转移,凯瑜终于能够踏实地睡去,而他也一直紧握着妻子的手。
乐观坚强,喜欢思考的元春从生活中发现了希望的源泉。一天中午,她在从家去单位的路上,抬头看见金黄温暖的阳光正洒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树叶、马路、草丛、行人……太阳没有辜负每一个人,那一瞬间阳光似乎也照亮了元春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让她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近年来,国内医疗人文纪录片领域出现了一波创作高潮,但由于癌症这个主题的敏感性,国内此前还没有出现以抗癌为主题的医疗人文类纪录片。
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最直观的表现是对人全部的关怀与照拂,而纪录片《生生》正是通过对癌症患者个体经历的记录,从更加纯粹的“人”的视角去探寻与疾病相处、对抗的过程,在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索中,展现出人文关怀的情感温度。
这种情感温度,来自同为患者之间的安慰和鼓励,来自夫妻之间的扶持和依靠,来自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照料和陪伴,也来自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纪录片《生生》所讲述的不只是关于癌症的生死和哀伤,更是在记录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能够让社会公众重新正视癌症,更加理性、科学地认识癌症。进一步而言,本片还在探索发现生命深处蕴含的巨大力量和人性闪光,希望观众能从中收获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解读,而这不仅是癌症患者的故事,更是每一个健康的普通人都需要面对的生命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