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高指环王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时间:2023-02-19  浏览次数:663

  商洛市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可耕地少,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也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6个,截至2018年年底,稳定脱贫退出25041户76970人,目前剩余贫困人口724户217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9%。

  近年来,镇安县立足县情实际,探索推行“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根据贫困户家庭现状、致贫原因、发展潜能、变化趋势等因素,把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大类,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切实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到项目,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关键处。

  7月5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镇安县永乐街道办木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博带着记者查看他试种的两块花椒田,一块稀稀疏疏,一块苗齐苗壮:“去年我育了这两块田,一块根据经验浇水,长得不好;一块按照书上教的种,你看,出的苗子又齐又匀又壮。想让老百姓发展啥,我自己先试验,然后再让群众种。”

  今年41岁的王博,过去在山西承包经营煤矿,手下带着100多名工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他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回到村上,被群众选为村委会主任。当上村委会主任后,他用两个月时间访遍了全村540户。从那时起,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设施条件,就成为王博工作的方向。他先后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便民桥、管涵桥、通组道路建设和民居环境改造等,改善了村上基础设施条件,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2014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以前,木园村的很多妇女每年7月都去韩城市摘花椒,一人一天能挣100多元,群众的积极性很高。王博就琢磨,能不能把花椒引种到木园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于是,王博带领大家从韩城、凤县买来花椒苗,推广种植花椒。但在外地买树苗一路上难免有损耗,尤其是凤椒,种在木园村成活率较低。王博想,能不能自己在当地培育种苗,随时需要就可以栽种,而且更能适应这里的水土。于是他在自家的责任田里试种了一亩多地,希望通过自己的潜心钻研,能让花椒在木园村更好地生根发芽。

  镇安县委宣传部干部告诉记者,镇安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就是从木园村探索推广开的。他们把全村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38户96人,重点实施产业帮扶;弱劳动能力户50户177人,重点实施就业帮扶;无劳动能力户40户47人,重点实施政策帮扶。确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到户到人到项目,充分体现了“精准”要义。2018年,木园村脱贫122户30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 0.69 %,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十几年前,冯正有右手在打麦时不慎卷入打麦机,5个指头全部被截掉。他尽管是位残疾人,但为生活打拼的劲头一点也不比正常人差。

  7月6日早上,回龙镇黄土凸社区一套干净整洁的单元房里,冯正有向记者介绍:“这套房子有60多平方米,我们家去年就从山上的回龙村四组老房子搬到这里,只掏了7500元。”老冯对他这套房子很满意。

  冯正有的老房子在回龙村四组的深山上,那里土地资源丰富,林地面积较为广阔,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种植和林下养殖。2018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冯正有开始发展长、短期产业。他养了猪、鸡、兔子,种植了4亩白芨、苍术,2018年,仅白芨一项净收入1.5万元。

  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大贵笑着给记者介绍:“别看老冯身体不方便,人可勤快着呢。从这里到他山上老房子一般人得走3个多小时,他两个半小时就能到,每天都去喂猪、喂鸡,管护种下的药材,顺便还巡山护林,一样都不落下。他还有酿酒的手艺,能得很呢!”

  听见村党支部书记在夸自己,冯正有嘿嘿地笑着,从旁边一个瓷坛子里舀了一碗酒让记者尝,酒清冽醇厚,透着股淡淡麦香。

  回龙镇党委副书记郭晨说:“冯正有身体残疾,在我们户分三类中属于弱劳动能力者。但老冯不等不靠、自强自立,通过种植养殖酿酒等产业勤劳致富,靠自身的努力向前跑。”

  47岁的伍淑江前两年一直闷闷不乐,这个村里人公认有商业头脑,养牛、卖牛的一把好手,竟成了在册的贫困户,他实在心有不甘。

  家住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八组的伍淑江,靠着养牛、卖牛,一家5口人小日子过得很是殷实。2016年1月,伍淑江正在苏州一家电子厂实习的儿子伍正彬突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儿子得病的压力一下子压得伍淑江喘不过气来。

  伍淑江带着儿子四处求医,为看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但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艰难。当年,经过个人申请,伍淑江被识别为贫困户。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包扶单位的帮助下,2017年9月,伍淑江的儿子住进了解放军第三医院。经过3个多月的住院治疗,伍正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基本康复。

  2017年12月,伍淑江利用帮扶单位扶持的5万元资金,新建牛栏100余平方米,又申请了国家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购买了6头种牛进行养殖。两年来,伍淑江通过养牛、售卖小牛犊,年收益达4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2018年,伍淑江主动申请脱贫,经各级核查,他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不但实现脱贫,还被丰收村两委会评为脱贫光荣户。

  如今,伍淑江儿子的病还需后期康复治疗,女儿还小,家里的负担依旧很重,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他告诉记者:“明年还要继续扩大养牛规模,不但要脱贫,还要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上一篇:有关重庆西南方言小品看点是什么?   下一篇:第三季屌丝男这件事可以这样解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