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防控以后,疫情传播的速度如同冲击波扩散一般,可以说是超乎所有人的预料,那么全国或者所在地区每天的新增感染者有多少呢?
12月25日,浙江省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会上对外宣布称浙江全省发热门诊最高40余万人次,是平时的14倍,并称浙江全省每日新增报告阳性人员数已突破100万例,也就是说每天感染的人数都在100万以上,这个数据在我国之前封控的两年多时间中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以说如今浙江省每天新增报告阳性人员超过了我国近三年封控时期感染者的总和!
然而大家对这个数据都没有感到惊讶,反而不少网友认为浙江是全国第一个“说了真话”的省份,因为疫情汹涌传播的实情摆在那里,一个省份一天100万并不夸张,浙江省人口有6540多万,按照如今的疫情传播势头推算,一天新增100多万感染者并不夸张,而且其官方通报也称是,每天报告新增的阳性人员数量,没有报告的数量应该也不少,大概率要比这个数字更多!
之前大家想了解每天的新冠感染和确诊这方面的数据信息,都会去一些平台的抗疫页面上去看,在防控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中,其数据基本准确可靠,但是放开之后,数据就无法参考了!以最早放开的石家庄的数据为例,通常每天的数据显示感染者数量都很少,多数时候只有几百例,而确诊者只有几例,以至于有些石家庄网友表示,难道只有我们家感染了吗?
但实际上石家庄从12月初放开到12月15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中,大部分人就都已经感染了,当时还感慨一个月之前还不认识一位阳性感染者,然而此时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感染了,自己和家人基本就没怎么出门,也不知怎么着就入“羊群”了,到12月20日,想在石家庄找个仍然阴性的人就不容易了,石家庄主城区常住人口330万左右,加上外来暂住人口应该在500万以上,几乎半个月时间就能波及全城,这样的传播速度真是令人惊讶,也超出了之前很多专家的估计!
12月23日,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发文称“新冠感染高峰日益逼近,根据数字模型预测并结合专家评估判断,眼下东莞全市的感染人数正以每天25万~30万人的规模增长,而且增速越来越快。
同在12月23日,山东省青岛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薄涛也给出了青岛市新增感染人数的介绍,称当前青岛的新冠感染发病高峰期还未到来,正处于高峰来临前的快速传播阶段。而按照当地卫健委的监测数据推测,青岛目前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为49万~53万人,也就是说一个青岛市每天就增加49~53万感染者,并且称明后天会在此基础上以10%增速增加,那么12月25日的日新增感染者就应该在60~65万左右了!
整个青岛市人口约为1040万,即便目前青岛市的感染者数量为0,按照12月25日的感染率,不需要20天所有人就能感染完毕,由此可见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的传播力有多么强大。
一个青岛市每天的新增感染者就达五六十万,目前全国每天的新增感染人数有多少呢?这真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数据!以青岛市12月25日的日感染率来算,感染人数占总人数的5.77%,按照这样一个数据来计算全国每天新增的感染人数,可得出8000万这个数据,当然全国的人口分布要比青岛市分散得多,传播不会那么快,所以事实上也不会有这么高。
但是在我国的主要城市中,传播速度都是和青岛市不相上下的,石家庄市由于放开最早,目前大概率为全国感染率最高的城市,当地的未感染者已经非常少了,北京市和保定市进入12月份之后的疫情传播也极其快速,当地多数人的感觉是疫情在20天内就把人群感染的差不多了,传播的气势真是如同海啸一般。
如今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比大约为63.89%,总人口大约为8.95亿,新冠疫情在城镇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以日增5%的速度来计算,大约为4470万,再算上农村传播的数据,每天的新增数量肯定在5000万以上。但全国城镇疫情爆发的时间也并不一样,而且有些城镇相对偏远,人口也少,所以具体数值应该要低一些,不过即便打个对折,也在2500万以上。
即便以浙江省每日汇总上报的新增数据为参考,以全国人口计算每天也将有2,140万人感染,但浙江省中每天没有上报的新冠阳性感染人数可能更多,所以该数据是大大偏低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如今我国每天新增的新冠感染人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记得防控刚放开时有专家预估认为疫情高峰拐点或在春节时到来,但目前来看元旦前后差不多就到了,距防控完全放开还不足一月,恐怕谁也没想到病毒传播会如此之快。不过这里笔者要声明一下:本文的数据引用和计算较为笼统,只是粗略估算,并不准确,且不代表任何方面的数据。
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就如同科幻小说《三体》中歌者向地球扔出的二向箔,所过之处一切都被二维化。防控放开后,每个人都很难置身疫情之外不被感染,更让人郁闷的是还不是感染一次就OK了!已有很多事例说明感染过新冠的人仍然还会复阳或再次感染,所以放开之后我们将面临着不断的被感染风险,社会上可能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高峰期,这其实代表着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冠大传播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能做什么呢?感染过的朋友都知道,这种病毒很难对付,我们也只有尽可能地做到防护好、应对好,为自己,为他人,同心协作,在相互关爱中共度难关,过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