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热的流量明星,没有吸引眼球的话题,也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和热闹的春节假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在岛屿读书》却一改常态,节目里只有几个中年大叔,在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岛上守着一间小书屋,听海、聊天、看书。
被问到为什么会走上作家这条路,坦言自己实属无奈,无法忍受牙医工作,觉得别人的嘴巴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如果但丁追求的是不朽,莎士比亚追求的是此生此世,而卡夫卡追求的是虚无,西川为人们写下的只是瞬间,并且是不真实的瞬间,尴尬,还有荒谬。”
和低门槛、轻松易懂的网文、通俗文学不同,严肃文学一度被认为是晦涩、无趣、沉重的,连带着严肃文学家们也被贴上了这些标签。
节目中,余华突然一本正经地提出,想用自己手里马尔克斯签名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和西川交换,令西川大吃一惊。
马尔克斯曾在20世纪90年代到访中国,当时国内的一些书店随处可见盗版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书,盗版情况十分猖獗。
结果余华不紧不慢地打开《霍乱时期的爱情》扉页,指着印刷体的“马尔克斯”四个字,一本正经地表示:“这不是签名吗?”
余华最爱调侃苏童,不但指着和苏童年轻时的合照称“我感觉我是比苏童帅一点儿”,聊到自己跟苏童带过的学生时,还得意地表示,现在这个学生只听自己的,不听苏童的了;谈论作家老友们的书信往来,也毫不留情吐槽苏童写的信最无聊。
当他们坐在一起时,除了谈论高深的文学话题,更多的是将自己身上“作家、写作者”的身份剥离掉,还原成一个普通的读者、爱书人。
黄蓓佳分享自己大学时的经历,当时的纸张资源十分紧缺,书店里的图书不仅种类不齐全,数量也不多。
苏童也聊到,那时自己去新华书店买书,稍微晚了那么一些,排了半天队,文学类的书籍全都售罄了,只买到一本《微积分》回家,心里却丝毫不觉得沮丧。
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也更快捷,但那股踏踏实实读书的劲头却早就不复存在了。
“综艺节目的下限也许很低,但总有一些节目在拉高国产综艺的上限。这正是我们国家经久不衰的文化带来的最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