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时间:2022-09-24  浏览次数:663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才是桥梁;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奔跑才有远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时代的荣耀,也意味着新的使命,必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详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

  这十年,我国医师数量已达到428.7万人,千人口医师数达到3.04人,数量接近发达国家医师配置水平;

  被牧民亲昵地称为“高原好曼巴”的泽库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文义,在藏区已经工作20多年。他回忆,这里以前的诊疗水平比较欠缺,在党和国家对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扶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事关亿万群众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以基层为重点”放在首要位置。

  “如今的泽库县人民医院诊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一般的常见病能在县域内治疗,帮助患者消除了一些额外的负担。”马文义说到近期接诊的一位38岁患者,因外伤导致腹腔多发性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县医院以最短的时间,成功救治患者。如果送到上级医院诊治,时间上是来不及的。

  十年来,不仅是县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不断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过440万人,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显示,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十年来,我国累计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7万余名,其中3.5万人已到基层服务;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3余万人次;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15.4万人考取相应资格;实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员59万人……

  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诊室外,等待孕检的高龄准妈妈们拿着产检本,上面标注着不同的颜色。来自四川甘孜州的王薇(化名)是一名教师,患有肺动脉高压,还有家族心脏病史,病历本被贴上了红色标识,属于当地医院转来的高危专案管理对象。

  得益于全国近年来部署实施的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孕产妇进行分级标识、分类管理,从源头严防风险,很多像王薇一样的高龄孕产妇实现了安全生育。不仅如此,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者占比曾高达44.1%,涉及近2000万人,其中患有大病和慢病的有734万人。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突出瓶颈。

  健康是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还建立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贫困患者实行精准分类救治。截至2020年底,累计救治2000多万人,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

  建设健康中国,不能仅仅关注“治已病”,更要关注“治未病”。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

  十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步入了不惑之年,晋升了正高职称,他决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健康科普事业中,惠及更多的人群。

  最让他难忘的是2018年冬天的新疆义诊之行,飞越了5000多公里,到达了新疆皮山县阔什塔格乡,借助准备好的动画片和图片,崔松告诉孩子们洗手的重要性和方法,还专门带了一个测试手部细菌的小仪器,进行现场讲解。“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要从孩子抓起。”

  健康中国,共建共享。这十年,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健康工作者主动响应,健康教育逐渐走进了百姓的生活,“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施15个专项行动。

  这张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不仅将健康知识普及放在了首要位置,还推出了全民健身运动、心理健康促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活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体现出全生命周期健康覆盖的题中应有之义。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国秉持科学精神,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技术研发等方方面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学不会缺席。我国依托前期积累的科研能力,一周确定新冠病毒,分离出毒株,拼接出序列,向世界分享;两周内快速研发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为早期诊断、阳性感染者筛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出五条技术路线,为新冠疫苗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来,我国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获批上市一类新药达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有力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在心脑血管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20个领域,我国还相继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在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总有人以自己的莹莹微光,照亮他人。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愿做这点滴微光,为在黑暗中煎熬的患者重现光明!

  从医36年以来,我初心如磐,做个好医生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我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在眼科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并尽己所能地为近视防控做好科普宣传。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我收获了沉甸甸的职业成就感,更收获了患者的信任!

  在全球范围内,眼内肿瘤都是难治性眼底疾病。20多年前,无论瘤体大小,眼球摘除是国内主要的治疗手段。我一直想打破这种传统治疗定律,争取以不摘除眼球的方式医治患者。

  1995年,我从法国留学回国后,借助学到的先进技术,在国内开展眼内恶性肿瘤微创切除手术,在精准切除瘤体的同时重建眼球结构,使眼内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仍能保留正常的眼球外观和基本视力,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此,我走上了眼内肿瘤诊疗研究的道路。针对眼内肿瘤不同的位置形态,给予个性化手术设计,改进和创建多种术式和技术。

  这十年,我带领团队突破了眼内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技术瓶颈,创研了巩膜敷贴器,通过合理的设计,在杀伤瘤体的同时保护了周围正常的眼球结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内推广;将超声造影用于眼内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通过多模态眼科影像学检查,将诊断时间窗前移6个月,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及保眼治疗赢得了宝贵时机……

  这十年,同仁医院秉承“精诚勤和”的院训,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百年同仁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努力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十年,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一路艰难探索,勇攀医学高峰,只为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有一面锦旗,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它是全国各地204名眼内恶性肿瘤患者相约为我们团队制作的,这面锦旗激励着我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乃至下半生,为挚爱的眼科事业继续奋斗,为每一双眼睛守护光明,为每一个生命点燃希望!

  人民生命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内涵,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人民生命健康需要有强大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作为支撑和保障。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基础性、导向性、战略性地位,是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机组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医学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癌症、心脑血管、呼吸疾病、代谢性疾病等20个领域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设了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了109家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全覆盖。启动实施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科研院所稳定支持的资源配置新机制,健全完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科研诚信、成果转化等医学研究管理政策,有力促进了医学研究规范健康发展。

  过去十年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1年的73.5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6.1/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2.1‰下降到5.0‰,医学科技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人类维护健康和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医学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医学科技创新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016年10月,在建院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建院60周年为新起点,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继续谱写新的篇章。中国医学科学院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坚持以科学为先导,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协调优秀科研力量,为疫情的科学、精准、高效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医学科学院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最早发现病原并研发多种检测试剂,第一时间向全球预警新冠肺炎疫情,首创动物模型并评价大部分疫苗,组织开展瑞德西韦等多种药物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发灭活疫苗获批紧急使用,联合研发首个国产小分子药物阿兹夫定,率先报道新冠病程、危险因素、疾病预后等关键信息,揭示新冠病毒感染者血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提出方舱医院等政策建议,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要求我们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医学科技创新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型国家医学科学院,使各类创新主体有效联动,形成研究领域完整、学科体系完备、转化平台完善的协同创新网络。一是完善体系。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建设具有引领性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加快推进科学设置的医学学术与研究体系,形成完善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体系。二是加强投入。设立常态化国家医学健康科学基金,重点支持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基础性科研工作,进一步提升医学领域科技投入在国家总体科技投入中的占比。三是优化生态。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构建科学的导向与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科技人员致志、潜心、深入、持久开展科研攻关,推动高质量的医学科技成果产出。

  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健康已经成为民生的最大需求。医学科技创新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有力支撑。我们要继续强化整合科技资源配置,持之以恒地厚植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大力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勇攀医学高峰,全力支撑我国医学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初秋时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目光。重现1929年古田会议和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大型场景、气势磅礴的我军现役主战装备模型台、再现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的视频《号令》、军队除夕夜出征支援武汉抗疫等精彩图片……展览通过1400多件文物实物、630多张照片、90余型(套)武器装备模型等,生动展示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壮阔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引领全军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从提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到作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安排;从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重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等等,我军建设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实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战略支撑。

  “1927年‘三湾改编’,******东同志在咱们连亲自组织发展6名党员,并创建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近日,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指导员郑纪文以视频直播形式,为分散在野外驻训点的官兵上了一堂“云党课”。

  进入新时代,从秋收起义战火硝烟中走来、被誉为“军魂发源地”的“红一连”官兵把军魂融入灵魂,他们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强固官兵铁心向党的忠诚信念。

  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强军之魂不断巩固加强,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把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在党章中确立下来,形成鲜明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这十年,人民军队深化政治整训,重振我军政治纲纪,健全党领导军队的制度体系,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2022年夏,人民海军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彼时,距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不到10年;距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不到3年。十年间,人民海军航母跨入“三剑客”时代。

  强军兴军,战略先行。这十年,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军队组织架构实现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日趋完备,朝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加速迈进——

  深入推进改革强军。从宣布裁军30万到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习近平主席领导人民军队转型重塑跑出“加速度”,取得一个又一个质的突破: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显著增强,海军加快推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空军加速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转型,火箭军不断强化核常兼备、全域慑战能力,战略支援部队全力推进关键领域跨越发展……“大国兵阵”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一支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的新型作战力量破茧而出。

  深入推进科技强军。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新的职能部门出现在改革后的军委机关序列中,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15式新型轻型坦克、远程箱式火箭炮等列装部队;首艘国产航空母舰、075两栖攻击舰、055万吨驱逐舰下水入役;歼-20飞机、歼-16飞机、歼-10C飞机代次搭配,形成实战能力;东风-17导弹、东风-26导弹等批量装备……

  深入推进人才强军。加强了军事人员现代化建设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构建了“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文职人员岗位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依托地方高校定向培养士官,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建设的新举措不断推出,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崭露头角。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把军队正风反腐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军队建设全局下运筹设计,人民军队从古田再出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军、全面依法治军,一股激浊扬清的净化之风、正气之风在全军刮起,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治军方式加快转变。

  前不久,“国际军事比赛-2022”落下帷幕,我军官兵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能打胜仗的强军风采令人印象深刻,也向世界展示了更加开放、透明、自信的大国军队形象。

  从国际军事比赛到中外战略演习,从常态巡航到边境斗争,这十年,人民军队遂行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忠诚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中国的军事战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的先后发表,系统阐释了中国军事战略和新时代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彰显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自信。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强军十年,在习主席坚强领导下,全军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人民海军砺兵远洋大海,练兵用兵一体化特点凸显。2020年年初,海军远海训练编队劈波斩浪,历时41天、航行14000余海里后,以战备训练状态通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半球国际水域。

  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近年来,轰-6K守卫祖国海疆,一名机长笃定地说:“远洋训练从一年几次发展到每月多次,我们越飞越远,越飞越自信。”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边防斗争一线,官兵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对外军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践行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铮铮誓言。

  今天的中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军队,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不断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力度,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被称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

  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在原有工兵、医疗、运输分队的基础上,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在马里、南苏丹、苏丹等国的维和行动中派出警卫分队、步兵营、直升机分队。目前,中国军队有2200多名维和官兵在7个维和任务区以及联合国总部执行维和任务。为了崇高的世界和平事业,有多名中国维和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

  蜱虫,一种身量纤小、毫不起眼的昆虫,却能导致一种以它的名字命名的人畜共患病——蜱虫病。蜱虫病危害大、难治疗,民众了解少、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都是传染病研究和防治的重点、难点。由于蜱虫独特的繁殖环境,往往感染蜱虫病的都是偏远山区的农牧民,或者野外驻训的部队官兵。2009年,河南、安徽等地局部暴发了神秘传染病,数十名农民不明原因死亡,后经查知,罪魁祸首便是这小小蜱虫传播的新布尼亚病毒。在调研中,我目睹了蜱虫病为一个个家庭带来的痛楚和灾厄。此后,我便下定决心,将这一疾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春天是蜱虫病的多发季节,每年一开春,我和团队就会一起赶到疾病的高发地区,野外抓蜱、捕鼠、开展部队和群众回访宣教、临床实验,已成为我们团队的“常规操作”。经过多年耕耘,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囊括病例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别和重症救护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在军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驱动下,我们不断向科学难题发起攻关,在优化提升了病原体诊断技术的同时,筛选和发现了新布尼亚病毒特效治疗药物,使得就诊病人的病死率实现了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我们的相关科研成果也惠及其他虫媒病领域。通过持续攻关,我们构建了完整的虫媒病原体“发现-鉴定-溯源”的防控体系,创立了一套快速组合筛查技术,并以此为基础,率先发现了我国10余种新发虫媒病原体的临床感染,为大量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防控与诊治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为了掌握我国重点地域病原体的本底和潜在威胁,我们团队进戈壁、爬雪山、钻森林,完成了跨越数千公里的现场调查工作。如今,我们已经摸清了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华中等地区虫媒病原体的流行现状,自主构建了传播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和信息系统,切实保障了部队野外驻训安全,筑起我军传染病防控的一道“铜墙铁壁”。

  矢志不渝、砥砺前行,这是军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更是我们的团队精神。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病毒受体发现、疫苗研制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军。

  为集中展示祖国万里河山的四季之美,呈现绿色中国、发展中国、活力中国,光明图片现组织“大美中国”图片征集活动,诚邀全国、各地市主流媒体、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广大青年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用镜头记录壮美新时代。点击查看征集页面

  时下,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的近6万亩红香酥梨花开正艳,村民们抓住春季梨树管护的最佳时机,为梨树除草、为梨花授粉,确保酥梨增产丰收。[详情]

  2022年3月31日,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开,动车鸣笛而来,穿行在花海之中,静画活图,美轮美奂。[详情]

  2022年3月29日,成群反嘴鹬飞抵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前阳滩涂,准备度夏繁殖。[详情]

  近年来,浙江省兰溪市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当地农民安居乐业促增收。[详情]




上一篇:公交车也能痛?广州、南京现原神X支付宝联名公交草神送你上班   下一篇:厦门首个!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