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文创圈可谓火热。河南卫视以《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和端午奇妙游的《洛神水赋》,实打实地火了小半年。依托唐宫夜宴系列IP和国风文化,唐宫文创已经开发出多系列上百种文创产品。
回顾文创赛道,快速发展不过近六七年。2015年之前,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文创概念,更多的是周边和衍生品的概念。
2015年,为配合雕塑馆开幕,故宫博物院推出包括文具、日用品、家居用品在内的26种文创产品,以馆藏彩绘女陶俑和胡人俑为创意的系列产品好评如潮。同年9月至11月,为庆祝建院90周年,故宫博物院分两次举办了“《石渠宝笈》特展”,共展出300多件传世名作,从中选取了《清明上河图》等元素设计出了50余种文创产品。
相关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从251.15亿元增长至744.20亿元,而到2023年,我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到2026年达到1498亿元。
三星堆,在今年夏天带来了一股“文创雪糕热”。从三星堆文创雪糕、黄鹤楼文创雪糕、莫高窟文创雪糕,火热时期,全国有上百种文创雪糕,呈现出一种万物皆可“被雪糕”之势,虽然造型不一,但内核都是雪糕。
万物皆可“被雪糕”背后,是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不足,文创雪糕火爆的另一面,是当前文创行业的两极分化。
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头部文创企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文创开发道路,依托故宫的强大IP,实现了从文化到创意到IP的转化,但更多的是在文创热潮中上不去、也下不来。
商家和开发者迫于短期经济收益,市场上出售的旅游纪念品或是同质化跟风,或是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创意,难以打动游客的心。
文创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流水线式工业产品,一个模子就是一款“万金油”。不同的景区、不同的文化内涵,呈现形式完全不同。一款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需要的不仅仅是长时间的文化分析,更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的集中呈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创产品设计是一种艺术行为,艺术天然和商业具有对抗性。
但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就必然涉及生存问题。回到两极分化问题,根本上是创意和市场如何融合问题。
文化故事是文创产品最重要的“IP”,而且文化故事一定是与景区本身属性一致,是一种文化内核的延展,游客在体验景区中通过购买其文创产品满足文化的归属感,不仅如此,还能把这种旅游乐趣通过文创产品带回家,分享给亲朋好友等。
很难想像一个没有文化故事的文创产品怎么让人产生购买欲,如果非得购买,那就只是一种单纯的功能需求为主的商品,你还不能保证商品的品质高,那么就变得“很捞”所以文创IP产品的第一法则是,每个产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IP”故事,引人入胜。
文创商品的孵化,其实就是赋能的一种过程。旅游环境的变化促进IP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在市场重构方面,由传统旅游以渠道为中心,正在转变为以游客为中心;在产业重构方面,由旅游商业资源重新配置,到游客逐渐掌握了选择权;在投资重构方面,由大型的基础建设投资,转向为游客直接体验的核心项目。而IP+旅游恰恰在这样的新环境之下,为整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在消费者需求转变之下,旅游环境中的供给必须与之保持同步匹配,而代表着旅游文化气息与精神魅力的IP便成为最有力的载体。IP不仅限于吉祥物、漫画卡通形象,可以是物产、人物、文化或是特定的节庆活动等的核心吸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