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rtz TheAtlas RIP
时间:2020-03-13  浏览次数:663

  Quartz TheAtlas 曾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图表策展和搜索引擎。同时,它整合了曾经风靡一时的 Quartz Chart Builder,让社区参与者可以快速创建风格一致的简单图表。我曾经在 数据图表策展 一文中提到过这个服务,自认为是同类产品中最有用的几个。过往的 Data Weekly 专题中,也有不少作品是从 The Atlas 上搜到的。

  2019 另外一款消失的工具,是 Google Fusion Table。Fusion Table 的出现,瞄准了在线工具没有很好解决的两大特殊图表:地图、关系图。可以说,市场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它的消失,也在历史的计划之中,替代工具有譬如 Tableau Public (缺少关系图)、Google Data Studio (缺少关系图)。它的离去,就像一场安排好的死缓。所有用户半年前就收到邮件通知,在 2019 的 12 月份会下线。我们曾经用它做过一个 香港快剪发 的地图,目前已经失效,另外有一个 Tableau Public 的版本,可以私信来查询。

  我在每个数据可视化课程上,都会用 TheAtlas 作为例子。看到 404 后,感觉很突然,就想纪念一下。

  2015 - 2019 年,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图表工具。与大多数中庸的在线图表工具不同,TheAtlas 的价值在于 “角度” 。英文是 perspective。用前同事的话说,就是 “问题意识”。平时我们会觉得某人讲话很 “有 point”,也是这个意思。

  大多数的可视化工具,只是完成了数据点到视觉元素的映射,最多在 UX/UI 上有一些建树。但这部分工作,迟早是会被机器取代的。比如 Wolfram Alpha、IBM Waston Analytics Data Science Experience 上,直接用自然语言一搜索,图表就给做出来了。甚至,连 Google Sheets 近年也加入了 Explore 功能,可以一键生成图表。

  相对于机器,人的增值部分,就在于对图表的选择和解读。所以,通常作图 (charting)不算故事。但是在图表上做标注(annotation/ highlighting),便是故事。这种解读,是有目的的,有角度的。大多数同学,在掌握了很多可视化工具后,还感觉 “lost”,就是缺少这种目的性。与具体技能不同,这种目的性的训练,是很难做成 “菜谱” ,它依靠长期的实践。如果不能亲自实践,则可以通过别人的经验,获取二手知识。

  这就是我过去强烈推荐 TheAtlas 的原因。而对比同类工具,目前我所知似乎只有 TheAtlas 做到这点。

  TheAtlas 不仅对图表做出索引,更重要的是,它对每个图表,有关联应用到该图表的文章。这一个小小的 feature,便解决的上面提到的 “角度” 问题。这些文章大多是 Quartz 发表的,由专业记者写作。可以说是很好的学习样本了。




上一篇:3(数字之一)_百度百科   下一篇:新华三 - 融绘数字未来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