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怎样干出大事业长春“专精特新”企业崛起四问
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663

  它们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点”,却难以替代;它们往往为龙头企业配套,却在价值链上“分羹”不少;他们体量不大,却能深耕领域数十年。他们专业化、坚守主业,且极具“工匠精神”。他们被称为“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长春涌现出一大批产业结构更优、专业竞争力更强、发展韧性更足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8月31日,长春市已有各级“专精特新”企业660户。同时,加快构建“专精特新”“3168”梯度培育体系,到2025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企业要达到3000户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要达到1000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要达到600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达到80户以上。

  聚醚醚酮,一种听起来很陌生的材料。但它的用途之广,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航空航天领域、到医疗领域的人工骨骼修复,再到家庭主妇手上吸尘器中的小小轴承,聚醚醚酮凭借优良的综合性能,成为可以综合塑料、金属、陶瓷等传统材料的特种工程塑料之一,被称为工程塑料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在绿园经济开发区,一家对标全球行业先进水准、位居国内前列的聚醚醚酮化工企业就“隐身”于此。与我们传统概念里的化工企业不同,这里的生产车间整洁无尘,除非进入核心合成实验室,很难闻到化学制剂的气味。在干燥车间里,几台大型设备正在有序运转,一袋袋聚醚醚酮整齐码放。

  “这些年,我们企业拥有十几项专利,并形成很多核心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不盲目地追求规模扩张,不追求多元化,以聚醚醚酮材料的生产研发及后续的应用,在这个相对小的领域中做精做强。”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顾问宋振宝说。

  十几年来,吉林省中研高分子坚持自主研发,已掌握围绕聚醚醚酮材料聚合生产的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实现了聚醚醚酮的产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车间里,生产线全力运转;产品展示厅,110英寸4KLED直显电视画面鲜亮清晰;概念型LED汽车保险杠科技感十足。

  长春希达电子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台P0.4mm超高清微小间距倒装COB2K拼接显示器(央广网实习生 杨宇航 摄)

  在这个“万物皆可显示”的时代,希达电子在LED显示行业里一钻就是20年。“可以说我们20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怎么把LED显示屏做好。”希达电子总经理王瑞光说。

  为了打破少数国家的行业技术垄断,实现弯道超车,希达电子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台P0.4mm超高清微小间距倒装COB2K拼接显示器,生产出核心产品倒装COB超高清显示屏,领跑LED行业。目前,希达电子拥有核心专利247项,最新的创新成果在国际市场上与三星、索尼等一流厂商展开角逐,不断提升中国自主品牌价值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过全面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出台《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实施主体培育、创新发展、强链补链、数字赋能、质量品牌、融资服务、人才引培、公共服务、创业孵化、营商环境“十大提升行动”。帮助企业不断成长。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在“新”字上下功夫,不少企业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向更广阔的市场迈开“云”步伐。

  车用线束领域,能做出多少科技文章?以传统的铜为基材的线束,怎么能在重量及成本上向轻量化发展?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用十年寻找答案。

  “捷翼汽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设计验证、工艺验证,有效解决了铝线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连接难题,研究验证了导体成分、绝缘材料、线缆连接等全部技术问题,有效实现了铝线束在汽车行业的应用。”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CEO总经理王超说道。

  2016年,捷翼汽车搭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精准转型,并通过不断创新、加大自主研发,打破国外专利的垄断,形成了自己的专利保护墙。如今,企业已跻身国内线束制造前列。

  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投入,在长春市创新环境的培育下,更多研发型、高技术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这片科创沃土。

  在长春富赛汽车电子工业园项目内,研发综合楼科技感十足。智能生产车间内,机器人设备正在有序作业,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等未来汽车的模样正在逐渐绘就。

  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剑波介绍,企业成立2年半以来,在长春市人才政策的支持下,从南方引进了很多技术人员,为企业在研发领域的突破注入了强大生命力。“从研发角度我们要做很多投入,保证我们的制作工艺始终是最先进的。我们企业成立后,从南方回归了很多技术人员,人才回归。”

  作为长春市首批“专精特新”企业、吉林省首家被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树立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的长春三友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加强数字化建设、客户开发、科技创新。

  “从产学研的层面来讲,政府也积极推动我们“专精特新”企业和吉林大学,包括应化所推进我们的产学研合作,能够快速使我们的技术保持领先性,同时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总经理潘东野说,三友智造感受到了人才支持对企业带来的助力。

  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自主研发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公司,同时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IVD)分会副理事长单位,2020年实现主营业收入3.2亿元,在安全输血领域有着很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

  目前,博迅生物产品销售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现拥有四个技术平台,26个医疗器械******证,获得12项国家专利及多个省市科技成果奖项,量身定制了国际顶尖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联合国际微量加样顶尖设备生产企业共同研制开发了多款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满足了各层次医院需求。

  为了给“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优的人才保障,长春市工信局牵头成立了“长春市企业家学院”,启动2022“春城名商”大讲堂,积极筹办9月27日全市首届“长春企业家节(人才节)”,采取“事编企用”创新模式为116户“专精特新”企业招聘222名发展急需高层次人才,为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8月10日,长春市工信局举办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专场对接活动,现场签约授信超过10亿元。“成长通”“初创贷”“订单保”“增信保”……对接活动给企业送来了期盼的金融“活水”。

  “这真是一场及时雨!”长春致远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波欣喜地说道,他们有一个锂电池负极项目正在推进中,“会有几家金融机构给我们支持,解决我们的资金需求”。

  “在研发上,政府给我们支持了相当程度的科研经费的补助,包括吉林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录,我们享受到了按销售产值20%的一次性奖励。”三友智造总经理潘东野说道。

  “我们跟各级政府交流更多了,各级银行对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利率,更适合我们发展。”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剑波说道。

  记者从长春市工信局了解到,为了给“专精特新”企业持续“输血供氧”,长春市制定出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的“十三条”真金白银政策措施,设立市级“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资金,引领和带动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同时联合吉林银行长春分行共同推出“专精特新贷”,累计为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7.3亿元。

  发展质量好。近年来,长春市“专精特新”企业涌现出东北地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以及禹衡光学、光华微电子、合心机械、中机实验、国药一心、祈健生物等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

  成长速度好。目前,长春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已由去年年底的485户高速增长至660户,净增加175户,同比增长36%。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27户增长至40户,同比增长接近50%。

  经济贡献好。2021年,长春市“专精特新”企业完成产值74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产值同比增长超过20%的有115户,科英激光、长光辰英、海谱润斯、西诺生物等重点企业实现产值翻番,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产业同比分别增长39.7%、19%、16.7%,分别高于全市工业37.2、16.5、14.2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好。长春市“专精特新”企业R&D经费投入平均占比达到6.21%,高于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4个百分点,户均拥有研发机构1.52个、发明专利3.48个、地方以上标准1.57个,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社会品牌好。长春市40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4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在社会层面、行业层面、经济发展层面,有口皆碑、赞誉满满,已经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耀眼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上一篇:青岛:劳动竞赛“赛”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下一篇:10月14日最佳情报壹粉分享身边的十年变化获红包恭喜!